『在被斥罵、稱讚中長大的人,
要是不被斥罵;不被稱讚,就不會採取行動。
於是他們認為不評價他們的人,都是敵人。』~阿德勒
隨著各類教育理念被廣泛討論,有別於傳統打罵派的家長,更多家長開始學習接納與正向的教養姿態。想要改變平日的衝突樣貌,「讚美』是一種容易改變的表象行為,甚至會有教養『效果更好』的錯覺!然而沒有真正體悟到讚美的方法與真義,這樣的改變其實造就另一種『被控制的小孩』。
斥罵會使人自尊受挫信心低落,過度且空泛的讚美則讓孩子習慣以『外在評價』定位自己。這潛在的副作用後勁強大,有時也被誤認為追求向上的動力,父母不覺、自身不察,最後就像走鋼索的馬戲人生一般,無法承受任何失敗...或者只是被冷落都不行。
孩子也很容易『自我感覺良好』,但當現實生活的回饋並不如預期時,父母的安慰變成一個個善意的謊言,朋友的體諒卻養大失控的情緒,外表憤世嫉俗但內心脆弱不已。
練習『不評價』是我最近開始做的功課,以平常心接受孩子的行為、中立地看待孩子與外界的互動;敏感地分辨任何討好媽媽的舉動;專注在事實上、並協助孩子探索自我感覺。
我們習慣他人會有『反應』的想法,就代表也陷入被評價控制的圈套裡。
不評價才是挑戰自身最大的彈性極限。